菜单

[基金综合] 购买主题基金有哪些风险?

阅读:148回复:0
楼主#
更多 l.y.9.46×E15m发布于:2023-02-03 09:45,来自:四川



作者:伍治坚,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发布于2022-02-03

每一年,都会有不少基金公司推出各种主题基金,比如新能源,节能环保,物联网等等。顾名思义,主题基金的意思,是集中挑选符合某一个投资主题的那些股票,并寄望这些股票能够给投资者带来比大盘指数更好的回报。

主题基金受到基民投资者们的欢迎,背后有几个重要的心理学原因。首先是过度自信。在一些投资者看来,他们对未来哪个行业和赛道发展更快有很深刻的见解,自认为看的很准,因此上文中提到的那些主题基金,给了基民投资者一个展示自己判断力的机会。如果买的基金碰巧涨了,投资者就会沾沾自喜,更加确信自己的投资禀赋。而如果购买的基金亏了,那么投资者则只能慨叹自己运气不好,或者基金经理能力不行,叹一口气后,继续寻找下一个风口。

其次是“错失恐惧症”,英语里简称FOMO(Fear of missing out),意思是看到媒体上大肆宣传的某一个“风口”,然后被深深打动,迫不及待的把自己的积蓄投进去,购买相关的股票和基金,生怕自己错过了这个千载难逢的暴富机会。比如最近几年,像物联网、人工智能、元宇宙这样的概念,被各种媒体广泛报道,导致一些投资者把这些行业看成百年一遇的发财良机,因此只要和这些行业名字沾上边的股票和基金,都成为这些投资者们追捧的香饽饽。

上面的两个原因,显然都不是购买主题基金的好理由,但却确实在客观上造就了对于主题基金的市场需求。正因为这个原因,各大基金公司乐此不疲的推出各种主题基金,以扩张自己的市场份额。这个现象,在国内和国外都是普遍存在的,并不仅限于某个国家。看中这个市场蛋糕的,也不光限于基金管理公司,还包括指数公司、券商、银行等整个金融生态圈的各种公司。

举例来说,指数行业的领头羊,MSCI,在过去几年陆续推出各种主题指数,以供其他公司作为基准参考,或者发行基金来追踪。截至2021年年底,MSCI主题指数家族共分四大类:科技、医疗、环境和生活方式,共26个不同的指数。比如在科技大类下,有12个子类指数,如机器人指数、网络安全指数、数字经济指数等。另一个指数巨头道琼斯标普公司,在其主题指数家族中,有大宗商品、消费、基建、资源、创新和其他六大类,共近40个指数。比如在创新类主题下,有标普Kensho创新者指数,主要包括像Dropbox, Yelp这样的创新科技公司。

从金融服务商的角度来说,花大力气推出各种和主题相关的产品无可厚非,毕竟只要有需求,就会催生产品。但是,这些产品究竟能为购买它们的消费者,也就是投资者们带来多少价值?这恰恰是一个更重要的问题。

为了回答这个问题,有学者(Blitz, 2021)专门统计了MSCI和标普主题指数的历史回测回报,得出以下结论:总体上来说,主题类指数选的股票更偏向“成长类”,也就是那些在当下砸钱比较多,缺少盈利,亏损严重,估值比较高的公司。由于这个倾向性,因此主题类指数往往排除了那些盈利性比较强,估值比较低的公司。这样的选股方法,往往和一些比较大的机构投资者的投资策略背道而驰。大量的研究显示,长期来看,坚持购买并持有那些盈利性强,估值比较低的公司,能够给投资者带来更好的投资回报。

一个比较有趣的问题是,购买主题基金的投资者们,未必不知道这些公司现在不赚钱,或者他们的估值非常高,那他们为什么还会选择购买这样的股票和基金呢?背后可能有两个原因:

首先,盈利能力强,估值低的股票能给投资者带来更好的投资回报,有一个很重要的条件,那就是长期而言。股神巴菲特曾经说过:如果你没有打算持有一个股票30年以上,那还是别买它了。问题在于,现实世界里,有巴菲特那样投资耐心的投资者,简直是凤毛麟角。大部分投资者的时间维度,也就是一两年,最多三年。因此对于他们来说,长期回报是无关的,关键是短期回报怎么样。如果我们看上面提到的那些主题指数,一个明显的特点是它们在2018~2020年间的回测业绩都是非常好的。事实上这恰恰也是指数公司选择发行这样的指数的原因:只有过往业绩好的指数,才可能引起别人的兴趣。指数公司当然知道市场的如此偏好,因此投其所好,并不足奇。然而购买这样的主题基金的投资者,恰恰堕入了“追涨杀跌”的陷阱。这是因为,一个金融产品从设计、包装到推向市场,是需要时间的。等到投资者被推送这样的主题产品时,该主题必然已经火了至少两三年,甚至更久了。就是说,购买主题基金的投资者,必定是在“追涨”,也就是在价格虚高的位置买入。这种做法的风险,就是以后会面临被“杀跌”的危险,即在价格下跌后被迫割肉,蒙受损失。

其次,对于一家金融公司来说,不管是指数,还是基金,他们断不会推出那些回测业绩差的产品。在笔者的历史文章(伍治坚,Jan 2022)中,我曾经提到过这个观点,那就是基金公司只会选择性发行回测业绩好的产品。但这背后有很强的“选择性偏差”,导致这样的基金往往在发行后其真实业绩远远不如回测业绩。就是说,发行产品显示的”样本内“回报看上去很美,但真正到了”样本外“面临市场的考验时,却往往令人失望,无法达到之前”样本内“的业绩。对于不懂这个统计规律的投资者来说,他们恰恰成了自己无知的受害者。

综合而言,由于有大量的市场需求,金融企业会不遗余力的发行各种主题基金,并有意无意的诱导投资者去购买。聪明的投资者,应该用知识来武装自己,搞明白这些产品背后的设计逻辑,以及附带的投资风险。投资者不要受到”过了这个村,就没有这个店“的饥饿式营销的蛊惑。在金融市场上,赚钱的机会永远存在,但它只会光顾有充分准备的理性投资者。

参考资料:

David Blitz, Betting against quant: examining the factor exposures of thematic indices, Aug 2021

命也者,不知所以然而然者也
游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