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单

[能源电力] [能源电力行业] 氢满珠江——大杨自己关于氢能的一部童话

阅读:824回复:0
楼主#
更多 寻巴菲特发布于:2021-12-15 01:13,来自:上海

来自大杨的雪球专栏

一直懒得研究氢,主要是缺乏二级市场属于我的机会。熟悉我的人都知道,那些动辄几十倍PB的代码实在不是小门小户可以玩的。

直到最近,一个长期关注的公司开始增加经营方向,似乎给我的能源投资版图打开了氢能的篇章。几位球友也一直让我谈谈氢,就借机聊一下。。

在2015年的时候,我系统的研究了一圈氢能行业。甚至还主持了一些万亿巨头的氢能规划。在当时认为存在几大障碍。包括:氢脆,安全标准,压缩耗能,制氢设备利用率等。

由于氢分子自身的物理特性,其除了很难被压缩,还存在对其他材料的渗透。从而降低系统寿命,提升成本。这些相信大家都很清楚。今天飞机上时间有限,着重提一下政策和经济性方面。

1.安全标准。

最近几年,一系列的消防恶性事件经常出现在我们面前。全社会对于安全的概念不再是仅仅关注火灾,而是特种火灾、爆炸事件。不论是天津港,还是北京的锂电池爆炸,除了巨额的损失,还付出了很多消防员的生命代价。可谓非常惨痛。

这里面一方面对于我们的消防体系专业化,高科技化提出了要求。也更是对高压、高危行业的自身安全体系提出了要求。在如此高压之下,安全标准不会被轻易降低,甚至会越来越高。

由于氢气的天然特性,它的使用一直是有着明确的规则的。特别是这种规则是针对于化工厂等大规模to b的领域设计的。那么在新能源时代,分布式的加氢站到底需要设定什么样的标准?制氢、运输,储存,加注各个环节的配套标准,就成为一个系统流程。

我的一位群友,曾经参与过国内最早期的一些加氢站的设计。期间跟各路专家、各个部门的博弈,说的他咬牙切齿。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立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标准。但是很难大家获得一个新的体系的新标准。

我一直跟不看好氢燃料汽车的核心就在于此。这是对于整个社会规则和硬件网络的再造。而不是电动车充电网那样的升级。

大家去看看现在那些试点的加氢站吧。哪一个不是在荒山野岭的地方?哪一个周围不是几百米上千米的安全距离?

虽然房地产行业随着房产税的即将出台,已经进入后期。但是并不意味着城市的能源网络可以肆意挥霍土地。示范工程12345,无所谓。如果真的达到加油站那样密集,目前的标准是否可行?出事了算谁的?

任何行业的发展都有它的路径。我感觉我们这方面的基础还没打好。甚至不要说我们,日本和欧洲又做的如何了?吹了两代人了,有哪个企业年销十万辆么?

我们毕竟比西方在氢能源领域落后,还有一些后发优势。但是后发优势得建立在曾经成功过的经验基础上。过多的吸取失败的经验,有些意义,不过价值不大。

屈指算来,全中国的加氢站项目经理,恐怕还不足十个。有点像2005年我研究光热的时候的样子。大家都还在探索规则的阶段。

应该感谢冬奥会。正是因为有这样的历史契机,氢能技术才有了政策上的示范突破。也正是这个级别的推动,才有可能给大家创造一批工业遗产、一批项目经理。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估计现在巧妇不好说,起码出现了一个主妇群体。只有真的干几个项目,大家多多积累经验。甚至多多积累教训,才有可能出现这个行业。

结论:凡是在土地紧张地区大面积拓展的模式都不靠谱。

2.设备利用率

前几天在一个圈内比较高端的论坛,有大专家说:希望新能源继续努力,给氢能平价创造机会。

我问他:凭什么让新能源努力?新能源自己都吃不饱饭赖在火电水电怀里撒娇呢。为什么不是氢能自己努力,回来接济一下新能源?凭什么要给你氢能一毛钱的电价?你以为给你一毛钱的电价,你就能平价制氢了么?

大专家说:给我一毛钱的电价,我制氢环节就可以平价了。但是确实其他环节还是不行。不过,目前大量的弃风弃光不要回避,你丢掉就是0,完全可以一毛钱卖给我。。

我又问他:你知道我每天有多少弃风弃光么?第一,每天光伏的低谷可能就是一小时。第二,风电的弃风每天可能也是一小时。但是这一小时是今天上午十五分钟,中午十五分钟,晚上半小时。。明天又变成中午半小时,晚上十五分钟。。后天又变。

你把你的制氢设备准备好,值班人员三班倒瞪大了眼睛盯着,发现现货市场便宜了,马上开机15分钟。之后马上关机?一年启停上千次,累计300小时?

你设备多少钱买的?寿命多少?过两年投产两亿抽蓄是不是就得五年晒太阳没饭吃?

感觉眼镜碎了一地。。。

搞研究,有一些数据,可以说一些宏观结论。。但是真的到了生产组织阶段,那就是锱铢必较。每一分钱都得花在刀刃上。天天忽悠新能源弃电制氢的那帮人敢不敢站出来,把自己的模型晒一晒呢?

结论:凡是指望借助弃电的逻辑都是不靠谱的。

那么什么地方靠谱么?

曾经我提出来一个:氢藏高原的设想。

西藏的运输体系是依托公路铁路飞机组成的。其中铁路除了旅客,大宗的铜矿、锂盐都是凭借于此。剩下的生活物资,柴米油盐蔬菜水果就都是依赖汽车了。我曾经蹲在拉萨的高速路门口数过。。每天青藏高速大概有2000台以上的重卡进来。川藏估计减半。同时据统计西藏还有中小型卡车5万辆。

由于旅途太过遥远,这里加油的成本比内地高30%以上。而且油品质量堪忧。曾经有人戏说,一个油罐车进藏,自己开这3000公里就把罐里的油用了一半了。。

加上高原缺氧,油料燃烧不充分,成本高不说。还进一步加大了区域环境污染。同时,特殊地区、人才缺乏地区油品的安全管理也提出了额外的挑战。

众所周知,锂电池怕冷。尽管有很多优势,不过在高原使用,还是存在诸多不便。

那么唯一的新时期选择就成了氢能体系。不仅仅可以利用藏区丰富的太阳能就地发电制氢,还可以利用电池余热供暖。节省了大量的储存、运输成本不说,安全距离有的是。相对内地,因为柴油更贵,所以氢能的经济性相对更好。

与内地不同的是,内地电解制氢中,氧气是副产品。而在西藏,氧气是稀缺品。不说一罐两罐的零售,主要是西藏也有很多写字楼,宾馆都是整体供氧的。现在高档居民区也开始供氧了。鱼跃医疗的最大基地似乎就在拉萨。

马斯克那句话怎么说来着。。蚂蚱腿也是肉!

至于清洁环保对于西藏这一片净土的意义,就不必细说。

多重因素整合之后大家就可以发现,如果一个氢能源企业不去西藏这样的地方发展,恐怕不仅仅是遗憾的问题。

当然了,西藏是一个特例,而且总体规模有限难以系统化引领发展。。但是我们把这里的核心条件总结一下,这里的优势就是安全距离足够大,价格有相对优势,水资源丰富,新能源丰富,示范意义强。。。等等。

回头再来看,具有这样机会的其实还有一个区域。就是珠三角

我还曾经给某巨佬策划了一个:“氢满珠江”的方案。

在广东规划抽蓄、光伏、海风、核能等新型能源基地的同时,在珠江流域及沿海区域建设大规模制氢装置。

一是把广东的新能源弃电本地化大规模解决。

二是广东化工钢铁行业存在氢能刚需。

三是沿江沿海有足够的安全区域。

四是富余水资源丰富。

五是大规模废弃的氧气可以用于渔业养殖。

六是资本实力雄厚,愿意孵化新产业。

七是产业配套完整。

虽然思路比较初步,但是我相信我能想到,自然有别人也可以想到。甚至想的我比我还细致,更具有吸引力。我作为一个小散户,一直盯着这些领域,当出现响应的机会的时候可以快速响应就足够了。

嗯,现在该说说$汉思能源(00554)$ 了。

这是我进入H股交易的第一个公司。想来都有十几年了吧。当时在雪球上过筛子,发现了一些能源领域的基础设施机会。其中汉思能源拥有两座石化码头。分别位于珠江两岸的广州南沙和东莞。不论资产质量、位置、股价都是足够吸引人的。当年雪球也有一堆大佬在研究,分析的细致入微。具体的细节大家去挖坟吧。。

一买就是好几年。以至于真的忘记还买了港股。。直到某一天想起,看看K线,经历了大起大落。总体还是有一个不错的收益。。随着对能源行业研究的深入,我在2015年开始进入油气研究领域。假公济私,找机会专门去了一次汉思能源所属的两个码头:东洲、小虎。

现代化的设施、规范的管理自不必说。东洲码头那预留的大块储备土地,真是让人拍案叫绝。在珠三角这样的位置,恐怕这几百亩地也不是当初几亿市值能体现的吧?

更何况,小虎岛所在的区域,正在广州的核心区。随着天津码头的爆炸,危化品的管理一定是更加稀缺的资源。而当初我就自己闲着没事做了一个广东省的能源规划,这里面燃气发电的份额会远超预期。。这两个码头自带10万吨的泊位,分别在广州和东莞的怀抱里。未来结合LNG接收站、电厂、冷能利用。。。这是多么美好的一个蓝图。

所有的一切,都侧面与管理层做了深入的沟通。原来大家早就不谋而合。只不过公司的整体发展有他的路径,一步步来吧。。

他可以一步步来,我也逐步加了一些仓位。希望可以陪伴这个公司一起成长。。随着小虎码头转让等相关事宜按部就班,尘埃落定。。十几年下来,这应该是我人生中单个公司盈利绝对值第一了。

能在那个时候就发现公司的价值并且持续十几年的陪伴,至今仍然是我人生中一段最辉煌的经历。就像军功章,我认为是我产业研究与金融投资相结合的个人路线的一次大胜仗。

人在行业里,关注的事情多。汉思能源也就逐步淡出了视野。直到前几天,雪球给我发消息,说汉思能源进入氢能大巴领域。这个真的是让我喜出望外。

前面铺垫那么多了,大家肯定马上就能明白。。

想要安全距离?海边有的是!

想要储存?最好的油气码头里有现成的空地。

想要场景?自己买公交公司的股权!

想要行业理解?戴先生和杨总都是石化行业的顶尖从业者了吧。

想要政策?香港政府立足于能源自主的梦可不是一天两天了!

想要补贴?什么?你确定你想跟香港提钱?这或许是香港作为一个经济发达地区通往可持续绿色发展地区的捷径吧!

利用香港的基础设施、低成本资金、国际人才通道,与大陆成熟的物流、仓储、新能源、制造业相结合,未尝不可打造出一个零碳公共交通体系啊。再把这套成熟的体系,在国际资本市场融资,布局大陆以及其他经济体的零碳交通体系,未尝也不失为一个路径。

好好的一个行业交流,写成了我这个小小投资者的童话。。。感觉还是挺有意思。。没有梦想,就永远不会实现梦想。。

很不幸我知道这个消息的时候股价已经有所体现,希望自己当前的投资可以继续加油,给我一次重新回到汉思的机会。作为我在氢能领域的一个基地。。也希望公司继续努力,不要辜负一大堆老股东的期待。。

航班降落,就说这些吧。

本人目前不持有汉思能源,更懒得持有任何其他的氢能概念。希望有机会买入。。到时候你们别跟我抢筹码啊。。。

大杨同志太专业了,学习到了。  扩展一点, 会不会以后可以在大洋中间建立巨大的可移动的风能太阳能生产基地,用类似海洋石洋的FPSO的方式将电能电解海水直接制氢压缩储存。例如台风季的时候就停在南海关岛一带,冬季可以移到北冰洋附近,追着风移动,就象牧民追着草场一样。 FPSO中的氢装满之后,可以开到沿海的氢气码头。 这样就不存在大杨只能利用风光弃电的问题,直接开发远洋的风光。

对于$汉思能源(00554)$ 我多说几句, 不隐藏了,这就是我一直持仓的那只小票。也是炒股炒成股东的典型。 从大约10年前一直买入一股未卖过,曾经占了我总市值相当大的比重,当然因为近年来抓住了$小米集团-W(01810)$ $胜狮货柜(00716)$ 等票票,也在中远海控等票中短线成功,再加上事业方面的资金流入,因此现在仓位占比不大了。
当时买入的逻辑是公司在珠江两岸的油储基地是稳稳的现金流流入,市值极度低估,成本是DUBAI WORLD的入股成本的20%以内。 后来戴先生和DUBAI WORLD打官司,奇迹一样的在终审法院翻盘,再到与中石化官司终裁胜利,拿到中石化的石油巨额进口合同。 当时本来是想打一个短平快,结果由于种种原因深陷其中。

自2018年公司将一个南沙的码头以16.8亿人民币出售给A股上市公司600098广州发展的子公司广州燃气用以建设LNG接收站之后,公司的手头收回了大量的现金, 这个事件中本人也有微薄的力量贡献,算是炒成股东后的自救吧。公司现在还有一个位于东莞立沙岛的码头,这个码头与 A股上市公司002930宏川智慧和三板公司巨正源的码头在一起,有兴趣的可以在GOOGLE卫星地图中查看出汉思的码头相当于宏川智慧码头和巨正源码头的总和,这个码头在2010年的建设成本就是10亿RMB,按现在的人工和材料成本,估计30亿人民币都有可能。
东莞立沙岛的这个码头位于东莞沙田港区最优秀的岸线,是卖掉的南沙码头的一倍大小,靠泊能力是10万吨巨轮,公司多次与其他公司有共同开发LNG及其他液态能源的探讨,例如世茂集团,玖龙纸业,巨正源、北控新能源等。未来非常值得期待, 由于地理位置和岸线的稀缺性,这个码头的想象力不只南沙码头的两倍,因为别无选择。

公司在2020年还介入了香港的新巴及城巴业务,这可是稳稳的现金流, 在最初的收购协议中明确汉思在后续有优先转让权, 近期又购入了部分股权。在新巴的氢能巴士推动中,汉思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后续很有期待的空间。

本人一直持有汉思能源的仓位,未来12个月内没有交易计划,以上不作为投资建议。

象汉思能源这种流动性不强的股票,不建议投资菜鸟和资金不充裕的朋友介入,除非真有股权投资的觉悟,哈哈。

喝了点,多说了几句, 破了元旦前不玩雪球的FLAG。

氢能最担心的是氢原子的物理特性,这个几乎是无解的,十分担心氢的应用范围。
“氢腐蚀,hydrogen attack,是指钢暴露在高温、高压的氢气环境中,氢原子在设 备表面或渗入钢内部与不稳定的碳化物发生反应生成甲烷,使钢脱碳,机械强度受到永久性的破坏。在钢内部生成的甲烷无法外溢而集聚在钢内部形成巨大的局部压力,从而发展为严重的鼓包开裂。

大杨作者12-14 21:51


@群氓的时代 :
氨的能量密度会不会不够

我再说一个公众认识的误区啊。。氢能并不是一种能量密度很高的材料!

很多人所谓氢的能量密度高,是以重量为单位的。但是你把氢液化的成本、或者说效率已经低的令人发指了。几倍于电的成本。。而且带来了运输体系的新问题。有这么高的成本了,我为毛不直接用电?

我们目前接触的氢,都是以高压气体状态下存在的。同等条件下的能量密度远低于天然气。或者说天然气压缩的难度远低于氢气。。

大家还可以记着一句话:凡是一个人只是简单告诉你氢的能量密度高,你就抽他!

最新喜欢:

Peter5222Peter5...
游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