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单

[医药] [医药行业] 科伦药业:科伦研究院最新调研会议纪要

阅读:465回复:0
楼主#
更多 寻巴菲特发布于:2021-04-07 11:41,来自:上海

作者:道悟思静

链接:https://xueqiu.com/2267532585/176336380

出席人员:研究院部分领导

投资人问题 :

1、公司A167(PD-L1单抗)已向CDE提交pre-BLA申请(经典霍奇金淋巴瘤),请问公司领导A167预期今年内(2021年)应该会报NDA?再往后其实PD-1/L1赛道看上去相对拥挤,公司A167未来推广策略如何?从Combo用药的角度去思考,公司哪些产品或潜在产品能与A167产生一定的协同效应呢?

答:A167两个适应症的申报,都在按计划推进。  未来推广的话,(单药的话)应该会先(选择相应的适应症)上市,根据现实情况可能会以研究者发起研究,探索在哪些适应症可以做进一步推广。公司当前正在开展临床探索研究,包括跟公司管线的仑伐替尼、白紫等联合用药等。

2、根据去年公司在ASCO会议发表的Abstract,靶向HER2的ADC药物 A166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不过当治疗剂量达到3.6mg/KG(及更高剂量时),眼毒性发生率相对高一些(80%),想请问公司研发领导,目前A166有没有针对这个小问题进行相应的优化?

答:今年会有更多的数据披露,中国这边的入组比较乐观,入组的研究与预期也是相吻合的,A166目前用于(三线)治疗HER2阳性乳腺癌的,从现有剂量有效性的证据链看,早期临床数据比较乐观,ORR及有效性比较OK。今年的ASCO会披露更多的数据,眼部的不良事件不影响治疗,是可控的。同时,我们也把这方面的治疗数据进行了整理,目前A166的眼部不良反应可控,而且临床研究中没有出现(同靶点其他ADC的)间质性肺炎等副作用,这是A166在安全性方面看到的比较乐观的一点。从某种意义上来讲,A166未来有望改变HER2乳腺癌治疗的格局。

3、想跟公司领导请教一下,公司在设计ADC产品如A166及SKB264的时候,是如何考虑旁观者效应的?因为关于这方面一直有不同的观点,像第一三共的DS8201能够发挥比较好的旁观者杀伤作用,但随之而来的就是可能出现血液毒性,想听听公司研发老总对于这方面的看法?

答:公司除了A166、SKB264外还有11个临床前的 ADC产品。2个产品都是有中美的临床数据,科伦在ADC领域深耕多年了。现在做ADC的公司很多,科伦目前有2套linker和毒素策略,中美临床数据的回馈能不断精进公司对于ADC药物的理解,(仅仅凭借)临床前的理论不足以支撑ADC的开发,公司在A166、SKB264研发过程中也在学习、改善,A166选择高毒素,SKB264的毒素有所调整,linker策略也进行了调整,此外在CMC等方面公司也有所调整。不同类型肿瘤biomarker的表达、免疫学状态、以及是否在正常组织分布等因素都会对ADC,旁观者效应的效果产生影响,这就类似于硬币的两面,不能简单地说旁观者效应好或者不好,对于整个药物的效果,需要综合考量。从这个角度,我们打通了临床前、研发过程与CMC各个环节,努力在提升药效的同时,降低脱靶毒性。

4、公司有没有横向比较过A166、SKB264等产品与同类ADC产品的差异性?优势点具体体现在哪些地方?

答:公司有建模的数据,针对竞品一定会有自己的判断,是me too还是best in class,是一定有相关的数据。A166的学术数据已投稿今年的ASCO会议,若顺利,将在ASCO会上披露。横向比较方面,临床I期数据显示A166在血液毒性和间质性肺炎方面的发生率很低,就是产品差异性优势,SKB264项目在开发过程中,也在不断的与同类ADC进行差异性比较。中国现在如果单纯上一个me too的产品是很难有大发展的。我们通过学习药物的临床前特征,包括药代动力学等,拿到更为详尽的数据去分享给临床PI,这样他们在做临床试验的时候才会更有信心。从专家角度来看,他们对药物的横向比较看的比较多,能更为直观地了解患者的治疗效果。

5、针对诸如ADC、细胞疗法等新兴药物/疗法,他们的CMC其实是成本控制的一个关键点,公司在生产端是如何考量的?公司会自己针对CMC进行优化,还是会选择相应的CDMO企业进行合作?

答:从早期的上游工艺开发,IND阶段,公司其实就会开始考虑成本的控制问题,工艺会从技术的层面去优化,比如细胞培养采用连续流的方式等,(疫情以来)相关耗材的话也比较吃紧,这也是特殊情况下的限制,未来我们也会逐渐地去做国产耗材的替代(进一步降低成本)。此外,我们也有自己的研发团队专门去做细胞培养基的开发,之后我们也会与生产端进行有机衔接,以更好地控制成本。此外,在药物早期结构设计上面,我们也会考虑后续成本的因素,例如减少化合物手性中心,提升生产效率,降低成本。总体而言,我们对于成本的管控是一以贯之的。科伦是具备成本控制基因的,像大输液的包材、原料、生产线等都是在科伦的生产体系里的,成本控制对我们来说不是问题,这已经形成了企业文化。当然,如果未来产品目标就在中国,势必会面临集采的竞争,但是如果是面向国际化,就会不把自己局限在红海市场的竞争中。换句话来讲,成本与疗效的特征也是息息相关的,如果疗效好,未来就有更多的议价空间。

6、我们的ADC可以媲美第一三共?

答:跟他们披露的数据相比,我们产品的ORR是相当乐观的,但是除了ORR还要看PFS的数据,目前这方面的数据还需要一些时间才能呈现出来。

7、项目推进的优先级是如何安排的?IND、临床情况怎样?

答: 从项目数量来看,大分子、小分子项目共计85项,包括11项细胞治疗(主要是比较早期、临床前研究的项目);大小分子的项目数量也是会动态调整的,例如很多me too的项目也会及时淘汰。现在公司获批中的11项临床(含临床入组项目9项,2项获批临床待启动),2项正进行pre-IND申请(A256, A400)。其中,双抗项目SKB337,以及靶向RET的A400我们也会快速推进。A167两个适应症的申报,都在按计划推进。A140的三期已经入组了;A166正进行关键2期开展前咨询;SKB264正处于I期研究的后半部分阶段;靶向CLDN 18.2的ADC已经向美国FDA提交pre-IND的package。小分子A277 是靶向外周κ阿片受体,当前适应症为术后镇痛,拓展适应症包括肾功能不全的瘙痒(对于此类药物的开发,除了考虑成瘾性之外,还要关注药物体内分布的因素,如何能让药物不进入中枢也是非常重要的);A277与Jak抑制剂A223,目前我们都在健康受试者身上看到了一些证据,在做临床2期的相关工作。乙肝项目A204的1b期方案已经确定了,现在在做剂型变更的对比的研究;靶向Lag-3的A289 处于临床启动中;2021年以来已经有两项小分子和1项大分子在国内正式申报IND,大分子Cladudin 18.2-ADC已经向FDA提交Pre-IND申请。

8、能介绍一下临床的团队么?

答:临床团队人数目前接近300人,临床科学、临床转化医学、项目管理、临床监察、数据管理统计、写作都有团队,围绕服务于早期临床。在进入晚期确认性研究后,公司就会请外包的CRO公司进行快速的项目推进。A166和SKB264基本都是我们公司内部推进。A166会议开完之后也会进入新的阶段,其他小分子药物都在公司的架构内。整体来看,项目会由project leader(PL)协调,他们对项目的周期、里程碑、资源组织等因素负责,并向管线委员会汇报,PL之下也有相应的管控团队。一般而言,在年初团队就要对年内能拿到的证据链,做清晰的规划。之后需要得到平台的认同,如果有问题,管线委员会去讨论,没问题就会签字确认实施。项目PL都是经过公司多年历练的,在各方面能力突出,能够担任领导者的角色。

9、外包给CRO的项目如何保证能够快速推进?

答:CRO是医药行业的共享单车,昆泰、PPD等最早是从Pharma出来的(从统计业务板块里走出来的),比较成熟的服务有运营,SMO和统计等,CRO和pharma相比,项目的大脑一定是要在Pharma里。CRO在哪个阶段去用这也非常重要。早期临床阶段,临床前的假设验证,进入人体的验证阶段等节点,如果让CRO去做可能就会错过一些时机,因此什么时候用CRO,公司也会有自己的考量。

10、大分子推进比小分子更快?

答:大分子中心是2013年成立的,小分子创新中心是在2014下半年成立的,成立的时间有一定差异。此外,公司前锋线上的大分子项目A140、A167等项目,早期都是通过外部合作的方式快速推进的,小分子早期虽也有合作布局,但是不太LUCKY。前面一两年小分子申报临床的项目数可能少一些,但现在已经赶上来了,目前已经新增申报了2个,今年还会进一步申报。从药物特性上来看,小分子成药性难度相对更大,大分子有效性、免疫原性、工程化验证起来比较快,相应的成功率也会高一些,因此推进会更快。其实公司的A277、A223已经进入疾病人群验证阶段了(正常人体内安全性已经得到验证)。

11、A166 与 SKB264在与海外的企业在接洽么?

答:这个也是在做的,中国进入海外ICH的市场还有很长的距离。海外注册产品的上市、推广,其实中国的企业还有比较长的路要走。其实做license 是一个比较长的过程,尤其是ADC这类复杂的药物在跟海外MNC在做交流的时候;我们比较有特色的项目会在全球寻找授权。

12、博泰为什么这个时间点等股权融资?

答:公司获批中的11个临床项目,临床试验都是非常烧钱的,因此项目研发推进到这个状态,这个时候融资也是整个集团当下的一个策略。很多顶级的机构都投了我们,也表明了对我们产品和研发的信心。

13、公司存量业务目前状况如何?

答:大输液受疫情影响,去年表现非常明显,今年相对可控。2020年,全年销售37多亿瓶(未经审计数据),与预期的35亿瓶有所增长。今年这块业务还是有疫情压力,计划完成40-43亿瓶。一季度相对还好,但是也不是很乐观(1季度相对去年同期有明显增长)。川宁抗生素产品贡献营收33亿元(未经审计数据),贡献净利润2.3亿元左右,抗生素板块的净利润承受一定压力,同比基本持平。研发费用跟去年同期基本持平,对于净利润影响可控,今年预期超过10个亿,保持稳定增长。今年新获批的仿制药带来净利润增长1亿元左右是可以期待的。考虑了帕瑞昔布钠的影响后,该板块计划实现销售收入增长30%;三腔袋肠外营养,20年去年同比增速108%,整个行业增速仅28%,从市占率来看,科伦的三腔袋市场份额是第二位的,今年可能会实现销售超过600万袋,超过原研;公司中枢神经线的增幅会在11%左右,产品通过几轮招标实现相对稳定的增长,净利润贡献也比较稳定;唑来膦酸增长也比较快,实现销售8.6万支,今年计划是16万支(double增长),公司的市场份额也不错,诺华销量7.3万支(原研),天晴11万支,科伦会持续拓展,进一步扩大市场份额。白紫(40-60w的产量水平),以上是是目前仿制药里面销售占比大的。盐酸达泊西汀,完成率117%,今年可能会制定更多目标(1000万片);整体而言,1季度的完成情况良好,增速也不错(今年1季度全年完成率20%,往年该比例15%左右)。

14、川宁现在抗生素价格高企的情况下,为什么利润不高?

答:所有的原料、能耗都在涨价,玉米成本涨价对于利润的影响有1.5亿左右。在具体产品上,7-ACA、青霉素可能受疫情影响大一点(终端疲软),7-ACA产能可能会做一些调整;硫红相对好一点,今年硫红可能是重点盈利品种,总之,川宁会努力平衡成本的影响,保持利润所有增长。

15、大输液中基础性输液占比情况?治疗、营养性输液情况如何?

答:60%左右是基础性输液,虽然它的增长空间不像创新药那么大,但是能提供稳定的现金流;大输液布局有50多个品种,其中20多个肠外营养的,品种规格越全,在医院也越受欢迎,未来增量的释放是在治疗性输液、营养性输液这一块。

16、川宁的分拆有时间上的预期么?

答:公司想以1231的数据去报(但目前有时间上的压力,可能会用一季报的数据,或者半年度),目前在全力推进。剥离上市有利于川宁自己在资本市场有独立的融资能力,有直接与资本市场的对接渠道,能起到更强的激励作用。

游客